战“疫”后的影像AI:百万基层市场待挖掘,海外会成为医疗AI的主市场

来源:智汇工业

点击:801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医疗影像 大数据监控 AI企业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AI的应用非常广泛,从居民自省自查工具,到辅助医疗影像筛查,再到疾病预防中心的大数据监控,AI的身影无处不在。AI企业及其技术和产品也在疫情得到了淬炼。

    疫情的背后,AI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方向?目前,海外疫情严峻,国内AI企业能否抓住机遇打开海外市场? 反之,海外疫情又会对企业产生什么影响呢?

    基于此,动脉网于近日开展了 2020科技赋能疫情防控空中论坛影像专题节目,围绕战“疫”后的影像趋势及AI价值,高特佳投资执行合伙人王海蛟(主持人),联影智能首席运营官詹翊强、明峰医疗临床应用中心主任袁建华和推想科技创始人兼CEO陈宽各抒己见,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动脉网对其精彩观点进行了整编。

    盈利模式难题:AI企业如何“活下去”?

    尽管医疗AI在我国发展的较快,但是真正走进商业模式的企业仍旧占极少部分。尤其对于近几年呈井喷式出现的初创企业来说,商业模式的具体落地前景仍旧模糊。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活下去”才是当务之急。如何实现商业化是一个普遍的难题。企业要想继续在此领域分羹,必须做出突破和创新。

    目前,联影智能通过提供软件或者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等方式已实现了营收。詹翊强将联影智能的商业模式比作两栖动物,对医生和设备赋能,用 “两条腿走路”。他说道,市场对AI落地存在一个误区,即:赋能设备就必须附着于硬件,赋能医生就一定是以软件的形态出现。“其实不然。企业真正将产品推向市场时,只有“软硬结合”,才能做到 ‘1+1>2’。”

    在推想科技CEO陈宽看来,作为一项创新型的医疗技术,医疗AI的落地需要经历一个高壁垒的验证周期,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一旦产品在临床试验中显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产品的商业价值便会出现,商业模式便会应运而生。

    目前,AI辅助影像医生尚无法被定价。这是一个医疗AI公司未来不得不面临的问题。那么在收费模式不清晰的情况下,人工智能企业如何“活下去”?

    高特佳投资执行合伙人王海蛟表示,影像AI独立收费,对AI行业的长期发展有推动作用,但需要经历一段较长周期的过渡。目前,医疗机构通过采购AI设备来提高机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是影像AI的付费方。“即便AI不独立收费,AI存在的价值也不可磨灭。长期看来,影像AI能否独立成为一项收费项目,关键在于做到价值可量化。”

    影像AI的起点在三甲,终点在广大基层

    三甲医院是医学影像AI的主要阵地。大型医院人满为患,医生分身乏术。AI的出现能够缓解医生工作压力,让医生能够腾出时间思考更高技术水平的问题,让医生回归医疗本身。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大型医院对AI的需求集中表现在于:医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患者的数据、信息,若处理不及时的话,可能造成10-20%的新冠肺炎患者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会传染给其他患者。AI产品能够快速找到潜在的新冠肺炎患者,降低医生工作压力,缩短报告解读周期。AI的价值也在疫情期间得到了放大。事实上,在疫情发生之前,这个需求便很强烈。

    明峰医疗临床应用中心主任袁建华认为,AI现阶段的角色主要是辅助工具,在少数医疗诊断过程中有明显作用。“真正实现替代人类医生,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此外,AI不应停留在大型医院,基层医院也需要AI的助力。

    王海蛟对这一观点表示了认同。无论是AI软件或系统设备,在基层都大有可为。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医疗资源不足,基层医生因为没有机会接触、学习大量的不同病例,所以缺乏相应的阅片经验。AI便能辅助基层医生做出诊断。

    “大医院和基层医院都需要AI,只是需求不同。随着技术的发展,AI在基层会呈现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陈宽表示。

    詹翊强对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皆有AI刚需这一观点表示赞同。他补充说到,一项新的医疗技术往往是从高级往低级传递。AI技术在大医院进行打磨、试点、成熟,被认可后下沉到基层医院。这一发展路径与其他行业的AI技术有所不同。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和国内外客户的交流中发现, 越来越多的高端医疗设备都在往基层下沉。这让基层医生的阅片量越来越大,对他们的阅片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医疗AI的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敏感的数据,如何获得安全感?

    截止2018年底的公开统计, 2018年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4.28亿份,每天出具报告117万份。在算法模型的训练中,需要大量高质量的、多样性的医学图像和精确无误的专家标注数据,这些数据三甲医院里最多、最完整、最权威。

    如何把数据有效地用起来?这涉及到了患者的隐私保护和数据不互通的问题。

    詹翊强说到,数据是一个敏感词。随着AI技术的发展,我国对数据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强。数据安全需要得到两方面的保障:制度保障和技术保障。

    一方面,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能够更合理地解决医疗数据应用问题。另一方面,AI企业可以与医院合作开发网络安全技术,确保医生上传数据到AI服务器时,数据能够得到保护。同时在算法层面,“联邦学习”这样的技术,也给训练数据的物理隔绝提供了可能。

    相比海外,我国的数据保护措施更加规范和严格。在数据安全管理上,陈宽对中西方管理的风格做了详细的阐述。

    两者的区别在于:西方国家更注重过程的合规性,而我国则以结果为导向。“从纯粹的行为上来讲,企业需要的不是数据本身,而是数据背后的一般性规律。最终产出的AI产品也与数据信息无关。”陈宽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管理模式更适合AI领域的发展,随着这类体系的不断完善,依托强大的人口基数,我国有望做出一个更适合AI领域发展的数据保护模式。”

    对此,王海蛟进行了补充,在数据管理上,海外国家更多考虑的是过程的合规性,如使用数据时,相关人员是否知情和授权?王海蛟认为,在未来,我国的数据管理部门可能会结合中西双方的管理方式,成立大数据管理部门,让企业从数据采集到使用都有法可依。

    此次疫情来袭,对医疗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不仅是数据的监管,整个医疗AI产品进入市场的审批也是非常严格的。论坛中,三位嘉宾对AI产品审批审评又有什么看法呢?

    审批是医疗技术进入市场的重要环节,甚至决定了整个行业的形态。而对于一项创新型的技术,尤其是有对行业有潜在的巨大影响力的技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是必须的。陈宽紧接着说到,虽然这在短期内会对AI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但对从业者、患者、医院和医生的角度来讲都是值得的。

    对于监管部门对产品注册方面的变化,詹翊强表达了他的见解。

    2020年3月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肺炎CT影像辅助分诊与评估软件审评要点(试行)》,“监管部门推出专门针对新冠肺炎的审评要点,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

    在内容上,詹翊强关注到了两个重点。第一,《审评要点》把分诊作为AI软件的预期用途。以往,我国对AI产品的定义主要是辅诊工具。分诊是指让AI判断该病人是否可能得了某种疾病,并根据疾病的严重性通知医生调整阅片优先级。对于传染性强或者紧急的疾病,AI分诊是非常有意义的。第二个值得关注的要点则是,《审评要点》中强调了AI在疾病定量分析的作用。这一点正是AI相对于人类的“强项”。相信这次《审评要点》中的一些新内容会为今后的AI产品提供更多的思路。

    AI市场迎来一波利好

    我们从欧美股市的表现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冲击。疫情大浪袭击,医疗行业成为少数未被扯进海里的幸存者。

    疫情期间,集成了联影智能uVision智能摄像头技术的 “天眼”CT因其全自动无接触的扫描功能,降低了技师被感染的可能性,成为了这次抗疫战役中的一大利器。这是AI赋能设备的一个代表性案例。

    在赋能医生上,2月8日,联影首版“AI+CT”新冠肺炎智能辅助分析系统正式完成。这款软件能检测微小病变,并用深度学习算法对病灶进行分割,自动为医生生成报告等, “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能帮助医生提高诊断准确性。” 随后,该软件在多家前线医院部署。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该应用依托联影云进行云端部署,将模型第一时间送至前线。

    从产品定义、数据收集、标注到首版模型成型再到实际应用,整个过程仅用了一周的时间。这在詹翊强看来,他们完成了一个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惊喜”。自2017年成立,联影智能便注重技术的沉淀和研发模式的积累,集中精力开发基本算法引擎并组建专业标注团队。这也是联影智能拥有快速反应力的原因所在。

    疫情对AI企业的影响,客观上扩大了AI的影响力,“特别是让广大的基层市场认识到了AI的用途和好处。或许很多医生会由此去了解AI的更多应用。并非体现在销售量和流水指标上。”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控的基本原则。明峰医疗结合我国防疫需求,快速推出方舟CT(方舱式应急专用CT整体解决方案)。该装置含CT、独立操作间、独立扫描间、空调等,通电即可运行。操作室和扫描间独立隔离,使得扫描-消毒-扫描得以轻松实现,能够做到一患一消毒,避免医护和病患之间交叉感染,切断传播途径,从而在传染病防控中为早期CT诊断提供保障。”

    海外会成为医疗AI的未来主市场

    目前,我国疫情已进入收尾阶段,防疫重点也是防止输入性感染,国门之外,新冠肺炎患者数量急剧上升。在此情况下,AI企业也顺势走出了国门,拓展海外市场。

    王海蛟说到,目前海外国家推崇的是核酸检测,而我国关注的是核酸检测与影像学针对的结合。

    依托于此前在日本市场打下的良好基础,推想科技与日本最大的远程诊断企业Doctor Net合作,第一时间部署了推想科技“肺炎智能辅助筛查和疫情监测系统”。在CT设备保有量较多,但放射科医生不足的日本,新冠肺炎AI系统这位在疫情期间快速成长起来的“专家”,为减少漏诊、精准诊断搭建安全网,利用胸部CT影像诊断构筑起疫情筛查的第一道防线。

    面对持续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意大利罗马生物医学自由大学附属医院第一时间向推想科技欧洲分部求援,希望能够尽快在其院内部署推想科技“肺炎智能辅助筛查和疫情监测系统”。推想科技欧洲分部负责人孙一鹏带领团队紧急调配产品和人员,从法兰克福驱车前往罗马,冒着生命危险将中国抗疫经验和技术带到欧洲疫情最严重的意大利。

    陈宽坦言,中国医疗AI企业的命运,就是要实现出海,哪怕是被海外领先企业“吃掉”,也要把自己放在全球的格局中去竞争。他认为,中国医疗AI企业的竞争对手就应该来自于海外市场。

    实际上,美国、以色列、印度都是强大的竞争对手。美国的优势在于商业化路径非常通畅。医疗行业体量庞大,社会对创新技术的落地和收费持鼓励态度。如以色列等国,会有政府牵头,帮助企业获得科研数据,保证其产品的准确性,从而走出国门,去国际市场分一杯羹。

    在未来,行业竞争格局里,少不了人才技术、制度规范、政府引导等众多因素。


    (审核编辑: cand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