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工业互联网合作论坛暨第四届中德智能制造技术产业交流会在上海成功召开

来源:CIE智库

点击:508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中德工业互联网、大数据

    2019年6月5日,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中国电子学会、思爱普(中国)有限公司主办,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中国德国商会|上海、智汇工业联合承办的中德工业互联网合作论坛暨第四届中德智能制造技术产业交流会(以下简称“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

    本次论坛聚焦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发展趋势、关键技术、实践成果,邀请中德双方相关部门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和重点企业领军人物共聚一堂,围绕“共享工业互联新机遇,共创智能制造新生态”主题,通过领导致辞、专项活动、主旨报告、成果发布和主题演讲等丰富形式,展开交流研讨。

    论坛由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洪京一主持并介绍与会嘉宾。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刘利华,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学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董大健,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委、中国科协常委、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教授、德国互联网之父维纳·措恩等领导嘉宾莅临论坛。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羌薇,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张毅,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德国商会|上海执行董事鲍明莉,思爱普中国区副总裁、首席数字官、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执委会副主任彭俊松,思爱普中国区高级副总裁董志刚,海尔家电产业集团智能制造总经理、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维杰,原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清华大学特聘研究员郭朝晖,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沈斌,天际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海亮等来自相关领域重量级嘉宾、中德领军企业代表,以及来自海内外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也出席本次论坛并发表精彩演讲。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刘利华,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董大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德国商会|上海执行董事鲍明莉分别致辞。

    刘利华指出,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链接,建立起全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日益成为未来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中国和德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大国,在产业结构、市场、人才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广阔的合作前景。刘利华回顾了近年来中德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合作进展、成果,并提出三点发展建议。一是深化交流对接机制,开展长期战略研究。二是遵循互利共赢原则,加强重点领域务实合作。三是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技能人才培养。

    董大健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动能转换的换挡期,产业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中德产业合作传递出互利共赢的积极信号,两国产业合作态势不断稳定、领域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战略互信,持续推动中德合作在副部长级、司局级、执行平台级沟通机制,加强中德双方项目交流合作平台建设。二是深挖合作潜力,鼓励两国企业在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进一步加快开展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三是找寻共同利益契合点,通过组织召开高峰论坛、技术研讨、对接交流等方式,对接供需诉求,提升合作水平,营造中德工业互联网合作良好氛围。

    张英指出,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兴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激发新动力。她强调,中德两国在紧密推进战略对接,共同推动新工业革命进程中,上海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示范区建设、市场合作等方面的已有优势。特别是现阶段,上海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促进企业降本提质增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先战略选择。同时,上海作为国家工业互联网战略重要承载地和实践区,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态度,支持全球优质企业落户或融入上海新一轮创新发展,助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城市建设,并引领和带动长三角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鲍明莉提出,中国是德国企业最重视的市场之一,德国企业非常重视和中国企业的商业交流与合作。现在有5200多家德国企业进驻上海,其中多数是在工业领域转型升级等创新方面的领军者,他们非常专注和中国合作伙伴、大学以及初创公司进行合作,并积极在华建立创新中心,共同推动两国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发展。与此同时,德企在中国业务创新过程中,建立安全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能够更好地巩固两国企业和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政治、经济繁荣度,并让双方企业在平等的环境中进行合作和竞争。

    为进一步推动中德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合作迈向纵深,在论坛专项活动环节,思爱普(中国)有限公司、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天际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德两国领军企业共同发起中德工业互联网合作签约仪式。未来,两国企业将紧密围绕标准制定、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共同探索合作新模式、新方法,助力传统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学山作了题为《工业互联网:在模式碰撞中寻找恰当路径》的报告。杨学山从“理解工业互联网”、“两种遵循不同规律的模式”、“数字化转型:两类规律、各擅胜场”三个方面,围绕工业互联网定义,对业界实践总结的两种工业互联网经典模式以及在两种经典模式下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进行了详细阐述。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教授、德国互联网之父维纳·措恩作了题为《AUP里程碑:中德工业互联网合作背景下的互联网历史与愿景》的报告。维纳·措恩借由物联网产生时出现的可接受使用策略AUP概念,向观众讲述了当今工业4.0环境在AUP主题框架下的两个边界。他认为,虽然AUP理念已经提出很久,但是在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信用策略仍是非常重要的。当前,互联网增长达到饱和点,在关注互联网本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虽然互联网技术呈指数增长,但是物质和能量是有上限的,任何系统都要符合自然规律,所以在工业互联网建设之初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统筹规划。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作了题为《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徐晓兰结合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背景和态势,指出工业互联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在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基础上的持续扩大和升级。同时,徐晓兰通过离散行业、流程行业、信息科技行业等多个行业发展工业互联的具体实践案例,阐述了我国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的探索之路,并提出下一步措施建议,要深化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国际合作,坚持开放包容发展;开展国家层面、产业层面、企业层面的交流和经验分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机制,共同构建全球协同、兼收并蓄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大生态。

    论坛成果发布环节,思爱普中国副总裁、首席数字官彭俊松发布第一项研究内容——《融入智慧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彭俊松结合思爱普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探索实践,以及在智能领域取得的成果,介绍了工业互联网两大流派及阶段性目标,指明两大流派将相互协作,长期共存,最终将实现价值链的全覆盖和跨全价值链的实时操控。彭俊松提出,工业互联网所遵循的范式与结构,可以扩展为以“智能+”为特征的智慧企业。智慧企业将实现“智能+”与企业经营全方位结合,将实现业务的端到端深度融合,帮助制造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加入到工业互联网建设中来。

    中国电子学会研究咨询中心主任,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李颋发布专家委员会年度研究成果,关于“全球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及中德合作前景展望”的核心观点。前瞻研判全球工业数字化转型八大发展趋势:一是工业互联网成为驱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和重要基石;二是人工智能在各产业链环节的全面渗透,推动工业数据价值加速释放;三是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四是以用户需求为引领的生产模式创新加快全球价值链重塑;五是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和管理流程创新;六是以平台为核心的数字化生态竞争与多维度开放合作格局并存;七是工业信息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引起全球各国高度重视;八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面临复合型人才匮乏挑战。同时,他给出了深化中德合作的五大前景展望:一是深化政策研究与对话,营造良好合作环境;二是细化合作对接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务实合作;三是创新企业交流合作模式,提升合作附加效益;四是加强区域教育合作,共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五是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双边贸易和投资。

    在论坛主题演讲环节,海尔家电产业集团智能制造总经理、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维杰作了题为《共建共享工业互联网平台 赋能企业转型升级》的主题演讲。张维杰从企业要主动拥抱工业互联网、COSMOPlat平台的核心能力及差异化、海尔如何在核心差异化能力支撑下进行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主题分享,介绍了COSMOPlat凭借模式、技术、生态三大创新融合,持续迭代,不断演进,实现跨行业跨区域复制的应用赋能,提供大规模定制社会化服务,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原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清华大学特聘研究员郭朝晖作了题为《从知识获取角度认识工业大数据》的主题演讲。郭朝晖通过梳理工业大数据理论体系,提出工业大数据的应用目标是创造价值,方向是提升智能化,核心问题是知识获取和应用,其本质是通过知识重用实现知识价值的倍增。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沈斌作了题为《人机智能融合和专家系统》的主题演讲。沈斌从智能、专家系统的定义,人工智能发展史、各国发展情况、应用行业和案例,智能制造发展阶段以及数字化制造等方面,介绍了他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领域的相关研究,并围绕中德合作创新实践与案例,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如何与智能制造结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天际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海亮作了题为《工业互联网下的汽车产业变革》的主题演讲。张海亮认为,工业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推动了汽车产业生态体系的构建。通过数据处理平台化和云化,不断动态优化数据系统,实现了生产、配输、消费等方面的决策优化,以及生产、研发、物流、人力资本、商业模式、融资、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系统优化。张海亮认为,工业互联网要顺应数字化转型宏观战略,打通各环节数据壁垒,力争实现与车联网用户数据互联互通,进一步优化设计、生产等环节,不断满足消费者更加个性化的出行需求。

    本次论坛深入贯彻《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和《推动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和生产过程网络化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落实第二次中德智能制造及生产过程网络化合作副部长级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高端交流平台作用,促进两国企业、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围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新思维、新路径,分享全球实践最新案例和成果,推动两国优质制造企业和项目资源对接、人才培养和园区建设等领域合作,共同开创中德制造业互利共赢新局面,推动中德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合作向纵深迈进。


    (审核编辑: 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