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翻译机上探智能语音技术的天花板

来源:AI基地

点击:950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AI翻译机

    近期,科大讯飞召开了主题为“你的世界,因A.I.而能”的新品发布会。发布会现场,讯飞最新一代生态操作系统iFLYOS2.0惊艳亮相,除此之外,智能录音笔、讯飞翻译机3.0等5款新品语音硬件也成为发布会的焦点。依托于讯飞在智能语音领域雄厚的技术实力以及在市场中的深厚积淀淀,讯飞在智能语音硬件方面有着不俗的实力,在AI消费品市场中也有着一席之地。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以及AI应用的持续落地,人工智能逐渐渗透进金融、医疗、教育、安防等不同领域,并在B端市场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然而,B端市场角逐激烈,C端市场却未曾彻底打开。继百箱大战之后,AI to C市场几乎没有爆款产品出现。基于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潜力的挖掘释放,智能翻译机成为巨头涌动的另一赛道。16年讯飞发布首款翻译机,18年发布翻译机2.0版本,随后搜狗、猎豹、小米等厂商持续跟进,使得智能翻译机市场一瞬间站在了风口上。

    智能翻译机:消除语言沟通理解鸿沟的助推器

    智能语音技术作为发展时间较长、技术成熟度较高的人工智能技术之一,落地的广度及深度都领先大多数的AI技术。语音作为语言沟通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真正镶嵌在AI皇冠上的明珠,机器阅读、理解能力的加强意味着语言沟通和理解之间的鸿沟逐渐被消除,意味着智能语音技术能够持续驱动人工智能技术进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予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国内出国旅游需求的爆发以及不同语种之间的沟通障碍,使机器翻译成为热门需求之一。目前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翻译需求的主要分为两类,智能翻译硬件以及软件翻译APP。软件翻译APP易受周围环境噪音的影响,并且使用场景也有局限性,例如在国外旅游使用翻译APP时会有流量、信号等问题的困扰,而智能翻译硬件往往采用离线翻译,在采用远场拾音保证语音精准识别的同时,借助深度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技术提升翻译准确度,扩大使用场景的广泛性。

    在不同语种沟通交通的方式上,谷歌率先研发了统计机器翻译技术,依托于大量的语料而构建的模型能够进行实时翻译,通过翻译系统在语料文档中查找到对应元素生成翻译结果,虽然能够做到机器翻译,但是智能化程度仍然缺乏,在提升翻译效率的同时忽视了翻译正确性,导致翻译结果难以产生正确的语法和通顺的语序。随着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不断发展,机器翻译才能摆脱“智障“的特点,逐渐昭显出硬核实力。智能翻译机以先进的机器翻译技术以及语音识别技术加持,辅以高质量的硬件设备,能否在解决翻译场景中的实质性问题呢?

    触及智能语音语言技术的天花板

    无论是诸如科大讯飞、百度、微软等头部企业,还是思必驰、出门问问、意能通等垂直领域内的AI创企,都一直贯彻深入研发创新智能语音语言的原则,以硬核的技术实力攻坚软硬件市场,探索AI技术的应用边界,共同推动市场的整体发展进程。

    技术在一段时间内总是停滞的,需要长年累月的技术积累与沉淀才能突破限制走向新的技术阶段。以讯飞智能翻译机为例,据官方介绍,新款翻译机覆盖了多语言语种,新增医疗、法律等专业领域的行业AI翻译场景,主要通过端到端语音识别技术和端到端神经机器翻译技术实现高效率高准确率的翻译。智能翻译机目前能够达到怎样的水准呢?据悉,讯飞机器翻译系统顺利通过CATTI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测试,结果证明其具备媲美三级英语译员的机器翻译能力。实际上,目前的机器翻译能大体上翻译出整体句子,但在字词斟酌、语义语法表达以及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理解方面与专业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仍然有差距。

    语言是一种有灵魂的东西,每个文字里都浸染了文化元素,语言不仅是一种文字使用逻辑的规范,更是一种文化的显性寄托方式。机器翻译显然无法理解不同语种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得出正确的翻译结果。虽然目前机器翻译的水平距离理想状态仍有差距,但是机器翻译早已建立起技术的护城河,在众多的应用场景中不具备替代性,随着语料数据的扩大以及翻译算法的优化,机器翻译也许能够打破天花板,建立起不同语种间真正的沟通交流,这种交流由表及里,能够真正触及文化灵魂,也许那时候才是消除语言沟通理解鸿沟的正确时刻。

    智能翻译机不仅意味着企业对智能语音语言技术限制的上探,更意味着企业在AI to C方面的积极尝试。在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AI企业对于技术的持续探索,例如智能翻译机的存在将会如点点繁星,为人工智能市场增添更多的光彩,照亮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的里程碑式的跨越。


    (审核编辑: 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