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贷利好政策酝酿下,小微金融将会如何加码?

来源:雷锋网 本文作者:XF

点击:714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互联网小贷 小微金融

    近日网传监管正在酝酿统一的互联网小贷监管办法,将为网络小贷设置更高门槛,其中注册资本门槛或将提升至5亿元,杠杆倍数扩大至3-5倍,并考虑未来纳入央行征信系统。

    作为有场景、有技术、有风控、有资金的重要融资渠道,网络小贷很好地耦合了小微企业“短、小、频、快”的融资需求,可以预计,2019年网络小贷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将成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在此背景下,政策层面的利好可能给小微金融带来哪些助力,既有的网络小贷玩家将如何加码小微金融,市场格局将会如何变化,小微金融行业爆发点是否会由此到来等问题愈加成为业内焦点。

    网络小贷定位和能力的一次升级

    “网络小贷目前还只是一个准金融机构身份,从政策变化走向来看,监管未来的目标是提高网络小贷注册资本金门槛、让网络小贷接入人行征信等,这些都是对网络小贷定位和能力的一次升级,反映了监管希望网络小贷在未来的普惠金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金蝶小贷总经理朱海勃看来,2019年以来酝酿的网络小贷政策背后反映了监管层对网络小贷态度的转变。

    相较此前长达一年多的监管整顿,此次利好政策落地之后对网络小贷来说或将是一次“封印解除”。与其他互联网金融创新类似,网络小贷的发展也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历程。

    据了解,网络小贷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阿里巴巴在浙江成立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拿到了首张电子商务领域小额贷款公司营业执照,服务对象为其平台上的网店商户,这也是后来所说的网络小贷。 

    随着网络电商生态愈加壮大和互联网金融风口的到来,网络小贷水到渠成。2015年7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网络小贷做了官方背书,地方金融办开始为传统线下小贷公司叠加“互联网放贷”资质,网络小贷牌照正式面世了,自此网络小贷进入发展快车道,仅2016年一年全国就冒出了近60家网络小贷公司。

    爆发式发展给网络小贷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随着业务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风险积累逐渐超出可控范围。2017年末,与现金贷风暴同时,网络小贷也迎来了一轮整改。

    2017年12月1日,《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出台,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开始。12月8日,《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出台,明确了网络小贷禁增量、清存量、去杠杆、控费率、查合规等内容,并给出了摸底排查及处置时间表。

    在层层加码的监管政策下,一方面,不具备网络小贷经营资质的平台开始退出市场,市场趋向规范化发展;但另一方面,要求网络小贷表外融资合并计算等的规定,也导致网络小贷实际杠杆率大幅降低,融资来源受限,网络小贷被套上了“紧箍咒”,对单笔贷款数额相对较大的小微金融业务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这样的背景下,如今正在酝酿出台的利好政策中,对网络小贷融资渠道和杠杆率放宽,以及纳入央行征信系统等的规定,对行业来讲不啻一声春雷。

    据朱海勃介绍,在此之前,银行在做授信政策的时候,都把小贷、典当行等作为限制授信的行业,未来随着监管办法的出台,如果能把网络小贷作为金融同业机构来看待、让其更易获得银行授信的话,对网络小贷公司来说将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提升,有利于其充分发挥小微普惠作用。

    C端小贷开始转向小微金融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网络小贷牌照数量已超过300张,实际开展业务的约有2/3,其中从注资角度看,目前市场上排名前20的小贷公司中,超一半隶属于互联网巨头,从产品角度讲,以C端个人现金贷产品为主,整体来说,面向B端的小微金融玩家相较弱势。

    “不过,市场格局正在处于一个变化档口”朱海勃表示,前几年消金市场的确火热,但从去年开始,针对暴力催收和高利贷等消金乱象,监管层开始了行业整治,加上近期酝酿的利好政策推动,有些C端为主的网络小贷公司正在开始加码B端小微,“现在刚好处于一个从消费金融向小微金融转变的转折期,未来两三年网络小贷中的小微金融玩家和产品占比会更大一些。”

    那么,擅长C端的网络小贷玩家成功转向B端小微赛道会是一件轻松的事吗?

    在朱海勃看来,比起从2B转向2C来说,反向从2C转向2B会更难。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小微风控所需要的数据维度比个人信贷要多;二是小微风控需要对不同垂直行业的场景有较深理解;三是市场上成熟的小微风控模型较少且大多处于验证阶段,想做小微金融的玩家大多要靠自己“白手起家”。

    除了掉头转来的新玩家,目前已经开展小微金融业务的网络小贷玩家,按资源禀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互联网系玩家,以阿里小贷、京东小贷、财付通小贷、美团小贷等为代表,这类玩家借助互联网场景尤其是电商和支付场景,积累了大量的小微客户和交易数据,在各自商业生态内部取得了不错成绩。

    二是传统金融系玩家,以瀚华、平安等为代表,这类玩家本身在相关金融领域深耕已久,比如瀚华金控,作为担保行业和小贷行业双龙头,创立于2004年,2014年港股上市,旗下有9家小贷公司,其中5家获得网络小贷资质。

    据其2018年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瀚华小微信贷业务分部管理的资产规模余额为人民币73.49亿元,同比增加20.8%,并以已逐步形成小微金融、标准金融、平台金融三大业务方向,拥有快消贷、佳业贷、金税贷、集群贷等几大核心产品。

    三是从供应链角度切入的玩家,以传统制造业公司如海尔、创维、TCL等公司旗下的小贷公司为代表,这类玩家从自身的上下游企业切入,聚焦于供应链内部深耕来满足上下游企业的融资寻求。

    四是科技公司玩家,以百融云创旗下数融小贷为代表,这类玩家从征信技术角度入手,通过征信业务积累了一定程度的数据能力、风控能力,以及小微金融业务经验之后,申请网络小贷牌照,开展信贷业务。

    五是中小微企业生态玩家,以金蝶小贷为代表,这类玩家围绕既有生态客群、数据、场景,从原有ERP软件服务延伸发展出金融增值服务,成立征信公司、小贷公司逐步加码小微金融。

    据介绍,金蝶集团 680 万企业客户中 99%为中小微企业,即使仅有1%的客户转化率,也有 6.8 万家,按户均贷款15 万,则合计潜在贷款规模超过100亿元。

    此外,金蝶集团大型企业客户超过1万家,通过这些核心企业更可触达几百万家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潜在贷款规模也有百亿级。

    整体上讲,目前互联网系玩家借助电商与支付生态已然成为网络小贷中小微金融的主力选手,阿里小贷更有一骑绝尘之势。

    面对这样的市场格局,朱海勃认为,因此虽然短期内市场格局会有变化,但变化不会很大。“现阶段小微金融还处于爆发前的模式验证阶段,很多的风险表现和完整周期还没有走完,而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所幸的是,国内小微金融市场容量足够大。据了解,目前国内小微金融对应着超过3亿的庞大经济体总量,渗透率却不足20%,发展空间广阔。

    行业呼吁数据整合政策利好

    尽管利好政策蓄势待发,小微金融正在“潮起”,但类似此前消金那般的全面爆发期还远未到来。究其原因,数据依然是难以忽视的头号壁垒,行业呼吁更多在数据整合方面的政策指导与机构实践。

    当下的小微金融即是数据金融,数据整合的不到位严重限制了小微金融行业爆发点的到来,成为小微金融100%线上化的一道屏障。

    据了解,目前在整个金融机构里,95%以上的小微金融业务含有人工审核环节,主要原因在于数据覆盖不全的痛点和“行业区分”的需要。

    事实上,当下存在于政府机关里的小微企业数据还未完全整合起来并统一标准化,商业层面也是各家数据互不相通,数据割裂严重。同时,“区分行业”也是小微金融区别于消金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时候就需要靠人工专家的经验去做判断、识别与审核。

    面对这种情况,业内各方也已积极展开了一些相关探索。有从整合内部数据角度切入,针对内部信息系统多头连接、资金流与信息流割裂等问题,积极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内部数据资源,创新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有效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和便捷度。

    如工商银行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整合工商、税务、征信、金融交易等信息,创新平台化获客、押品在线评估、自动审批、数字化风控等模式,推出“经营快贷”“网贷通”“线上供应链融资”产品。

    也有从加强与地方政府信息互联互通角度切入,推动地方政府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政府部门信息资源,构建金融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如山东省金融机构通过人民银行搭建的“融资服务网络平台”积极对接了“山东政务服务网”企业融资在线服务系统,缓解银企融资信息不对称。

    还有银行也积极加强与第三方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如2017年6月,农业银行与百度签署合作协议,以联合实验室方式,共建“金融大脑”技术支撑平台。

    “实际上现在基本的数据都有了,可能只差‘最后一根线’把这些数据连接起来,搭建一个包括政府机构(工商、税务、司法、海关)、企业(电商、快递、航空、ERP)、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在内的小微企业数据联盟,共享数据资源。”朱海勃表示。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审核编辑: 林静)